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 > 资助项目 > 重庆市资助项目 > 重庆市科技局 >

2020年鲁渝科技协作计划项目申报

发布时间:2020-08-21内容编辑:宇辰管理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落实山东省与重庆市关于深化科技扶贫协作有关工作部署,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深化科技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年度工作安排,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设立鲁渝科技协作计划,支持山东省和重庆市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协作,加强扶贫领域适用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推动两省市科技创新领域携手共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启动2020年鲁渝科技协作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内涵定位

按照“重庆所需、山东所能、优势互补、共商共享、共建共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围绕鲁渝科技扶贫协作重点任务,立足重庆市扶贫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引导和支持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协作,加强在扶贫技术引进及示范推广、平台建设、扶贫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助推重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互补开展联合攻关,推进两地创新资源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共同促进两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类别、申报主体与资助强度

(一)项目类别:项目分为技术示范、联合攻关两个类别。

(二)申报主体:重庆市与山东省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联合承担,就项目任务目标、经费分配、成果权益等达成一致并签订合作协议后,分别向两地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合作协议作为必要附件)。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

(三)资助强度:项目经费由财政经费全额资助。其中,技术示范重点项目资助强度50万元/项,面上项目资助强度20万元/项;联合攻关项目资助强度50万元/项或100万元/项(详见申报指南)。

(四)项目财政经费分配比例要求:为确保产学研活动真实有效,对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的项目,参与单位中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所分配财政经费应占项目财政总经费的一定比例(原则上不少于该项目财政经费的20%)。

(五)项目财政经费拨付方式:采取“事前资助”方式拨付。

三、考核目标

考核指标以关键核心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标志性成果为主,主要指标须量化可考核。

联合攻关项目须涵盖所报指南二级标题下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四、项目实施周期

技术示范项目原则上不超过1年。

联合攻关项目原则上不超过2年。

五、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单位和个人信息注册。项目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应当事先在“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注册备案,且达到社会信用等级和科研信用等级的相关要求。项目牵头单位为企业的,原则上应当事先在“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入库注册,且无严重违法失信和不良科研诚信记录。

(二)项目单位申报要求。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在重庆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项目单位无逾期一年以上未结题项目。

(三)科研诚信承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牵头单位须出具“科研诚信承诺书”,签字签章后作为附件上传,承诺事项纳入科研信用管理。

(四)产学研合作协议。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参与单位应签订项目“产学研合作协议(鲁渝科技协作项目山东合作情况表)",并签字签章后作为附件上传。

六、申报方式与要求

(一)申报方式

本次申报采取如下2种方式:

1. 技术示范项目。根据指南方向自主选题进行填报。

2. 联合攻关项目。按照申报指南确定的项目名称、主要内容、预期指标进行填报。

(二)网上填报流程

本批项目均通过“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研项目子系统”实行网上在线申报。

1.项目负责人按如下流程和要求在线填写申报书,检查确认相关填报信息后提交至所在单位审核。

(1)选择计划类别: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鲁渝协作专项)。

(2)选择项目类别:技术示范项目/联合攻关项目。

(3)选择技术领域:根据系统确定的技术领域进行选择。

(4)确定项目名称:技术示范项目根据申报指南自主确定项目名称;联合攻关项目须与申报指南确定的项目名称一致。

(5)申报正文:按照“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研项目子系统”的在线申报流程填报。

2. 项目牵头单位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的申请资格及申请书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符合申报条件的提交至市科技局。

3. 实行“无纸化”项目申报。项目申请时,只需要在线确认提交电子申请书及相关申报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所有涉及项目签字和盖章的材料均以电子扫描件形式作为附件材料上传系统;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在线提交电子版任务书。

七、申报时限与受理要求

申报时间为:2020年5月11日9:00—5月28日18:00。请项目申报人和项目申报单位妥善安排提交工作,避免因集中申报造成网络拥堵,确保项目按时提交。

八、注意事项

(一)提交确认。项目申报书实行网上在线提交,相关附件材料签字签章后以PDF格式上传,按“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承担单位审核——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流程操作。请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按照网上申报系统提示如实填报申报书,并务必在提交前检查确认相关填报信息,一旦项目承担单位确认并正式提交后,将不予修改、退回。

(二)项目单位审查。请各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好申报质量关。项目考核指标应具体、明确、量化、可考核。

(三)形式审查。市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将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不进入项目管理流程。

(四)严禁重复申报。已获得财政资金资助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五)申报监督。凡是发现项目申报过程存在违规违纪或者不当行为的,可以向市纪委监委驻市科学技术局纪检监察组书面实名反映有关情况。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5月9日



2020年鲁渝科技协作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注:各项目“资助金额”为重庆拟安排的资金额度】
一、技术示范项目
(一)支持方向
1. 重点项目支持方向:特色蔬菜高效栽培与贮运加工;杜仲精深加工;科技特派员网络公开课。
2. 面上项目支持方向:特色作物新品种引进培育与高效种植;青花椒(柠檬)精深加工;药食两用植物高效栽培加工;优质畜禽品种改良与健康养殖;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淡水鱼生态养殖;果(茶、菜)园多功能作业平台;山区慢病康复;巫溪宁绣工艺及产品创新;农业科技大数据服务。
(二)预期目标
项目技术成果须在重庆14个贫困区县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每个项目应当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包括引进山东省农业科技等领域先进实用技术的具体内容、示范推广方案、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人次、山东赴渝开展技术帮扶的人数(至少1名)和时间(至少1个月)等。通过项目实施巩固鲁渝科技协同创新成果,增强双方科技协同创新能力,解决贫困区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推进贫困地区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申报要求
由鲁渝两地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联合申报,优先支持有山东省科技型企业参与的项目,并签订具体合作协议。申报内容必须在本指南支持方向内,超出本指南方向或已获得过鲁渝科技协作计划立项的项目不予支持。拟立项支持25项左右,其中:重点项目3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金额50万元;面上项目20项左右,每个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1年。
二、联合攻关项目
(一)特异性玉米品种引进培育及功能性食品研发
1. 主要内容:(1)建立鲁渝协同创新机制,组建玉米功能食品精深加工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完善相关制度和激励措施。(2)培育高直链/高支链玉米专用功能型品种;研发高直链/高支链淀粉纯化、改进关键技术;开发抗性淀粉专用食品、针对三高病患者功能性食品;建立绿色安全生产加工工艺、产品标准。(3)建立高直/高支链专用玉米示范基地,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产业发展。
2. 预期目标:形成原材料、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研发团队10人以上,建立玉米功能性食品研发平台;引进培育特异性玉米新品种(组合)2个,创制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材料2~3个;引进研发玉米功能性食品2个,申报专利或专用品种权2~3项;建立高直链/高支链专用玉米精深加工示范基地1个,建立生产工艺与技术标准2套,终端废水废弃物节能减排50%。
3. 申报要求:由鲁渝两地建有相关领域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申报。拟立项支持1项,资助金额50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二)渝产道地药材品质鉴定与新型中药制剂研发
1. 研究内容:(1)建设中药资源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优化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并示范推广。(2)建立中药材分子高通量筛选、高特异性PCR鉴定及有效成分快速分离技术体系;阐明中药材的核心功效、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建立中药成分化合物信息库。(3)围绕老年人高发病,构建中药经皮给药创新技术体系;完成外用、内服等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评价;研发新型中药大健康产品;组建养生堂等推广应用平台。
2. 预期指标:建立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核心示范基地50亩以上;建立2种以上中药材药效分子作用机制、高特异PCR鉴定和天然产物快速分离核心技术体系,分离化合物100个以上,并建立化合物信息库;建立2种以上中药材品质鉴定团体标准;中药材亩产经济效益至少提升10%;形成中药外用、内服制剂不少于2项;培养研究生6人,建成一支20人以上的创新型学术梯队;申请专利2~3项;组建中医养生堂等推广应用平台。
3.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鲁渝两地相关领域协同创新平台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申报。拟立项支持1项,资助金额100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三)农林废弃物(脐橙枝桠)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
1. 研究内容:(1)开展脐橙枝桠集约化处理技术研究,利用脐橙枝桠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优化栽培配方,筛选出适宜脐橙枝桠栽培食用菌品种。(2)开发食用菌菌渣高效发酵新技术,研究外源菌群对菌渣微生物菌群重建的影响,筛选高效微生物发酵菌株。(3)开展菌渣型功能性育苗基质、作物栽培基质的研发,开发具备促根壮苗、保水保肥及防病等功能,同时开展配套应用技术集成。(4)开发具有改良土壤酸化、盐渍化、养分亏缺等耕作障碍的功能性有机肥、土壤改良剂及配套应用技术集成,构建废弃物基投入品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及模式。
2. 考核指标:在国家创新示范县建立示范基地,筛选菌渣高效发酵菌株1~2株,形成菌渣高效发酵新技术。研发功能型育苗基质2种,作物栽培基质2种;建立蔬菜绿色生产技术体系1套。研发功能性有机肥1个,土壤改良剂2个,构建废弃物基投入品改良土壤技术体系1套。建立废弃物基质推广核心示范基地1个,培训农业技术人才和种植户200人次。
3.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鲁渝两地相关领域协同创新平台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申报。拟立项支持1项,资助金额50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四)高产优质食用菌栽培及超微粉产品开发
1. 研究内容:(1)开展高产优质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栽培技术规范化、现代化、绿色智能化发展,初探智慧食用菌农业栽培示范园;(2)开展食用菌基本理化性质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食用菌(黑木耳、香菇、平菇、花菇、羊肚菌等)营养与加工适宜性分析,食用菌超微粉与普通粉理化性质及体外消化吸收研究;(3)产品开发,食用菌超微粉、食用菌复合营养颗粒、食用菌复合营养片、食用菌多糖提取物等产品开发。
2. 预期目标:山东合作方至少派1名科技人员赴渝开展1个月的技术帮扶,培育食用菌种植大户1户,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筛选出高抗耐温品种2-3个,研发新型基质2-3个,优化菌棒精准化生产、优质化培养等工艺1套,产量提高10%以上,集成食用菌自动化管控技术1套;形成食用菌超微粉加工技术规程1套,研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2-3种;建成规范化智慧食用菌栽培基地5亩,带动20亩;制订技术规程2-3项,申请发明专利2-3项。
3. 申报要求:由山东和重庆建有相关领域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的科研院所、高校和公司联合申报,且双方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均拥有该领域技术团队。拟立项支持1项,资助金额100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五)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1.研究内容:研究草地贪夜蛾及其自然天敌发生的时空动态,组建监测预警模型,明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流行规律;分析草地贪夜蛾对常用农药的抗药性机理和抗药性变化趋势;建立监测数据库,揭示草地贪夜蛾灾变趋势和灾变机制。
2.预期指标:针对外来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在重庆为害成灾的突出问题,通过初步明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发展规律后,针对性筛选推广高效、环境友好药剂,进一步通过精准用药、监测预警、生态控制等方法达到减轻草地贪夜蛾危害的同时降低盲目用药造成防治成本增加和农业环境压力的目标,在重庆建立草地贪夜蛾长期定位监测点3~5个,监测指标5~10项;建成监测数据库1个,获得监测数据2万个以上;选派科技人员1~2人到重庆技术帮扶,累计时间不少于1个月。在当地建立示范基地2~3个,示范推广面积100~150亩,辐射带动800~1000亩。
3.申报要求:优先支持鲁渝两地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和相关研究优势的研究院所、高校联合申报,在重庆建立联合攻关团队。拟立项支持1项,资助金额50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六)基于多能干细胞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建立及应用
1. 研究内容:建立可用于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GLP技术平台,完善干细胞评价的标准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体系;结合生物分布、致瘤性、免疫毒性、局部和全身毒性等试验达到全面评价干细胞制剂治疗后的安全性。利用特定的检测技术,在体内动物试验中研究、评估和监控干细胞非预期分化的可能性;明确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分布、动态变化、成瘤性、毒性反应、毒性靶器官等;构建干细胞制剂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2. 预期指标:(1)建成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GLP技术平台,具备干细胞评价的标准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体系,为治疗用干细胞的规范评价提供行业技术示范;(2)完成1~3种以上相关疾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并对毒副作用进行评估,提供干预方案;(3)按照国家新药要求为企业完成1~2个药物系统规范的安全性评价研究;(4)提升人才团队建设,建立基于多能干细胞的药物安全评价研究团队,培养硕士1~3名,培养课题负责人2~4名。
3. 申报要求:由山东和重庆建有相关领域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的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申报,在重庆建立联合攻关团队。拟立项支持1项,资助金额50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七)车辆零部件轻量化技术与绿色制造
1. 研究内容:为满足汽车产业对轻质高强零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轻量化塑性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突破轻质高强高光注塑成型、大型构件注塑模具设计与加工制造等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辆零部件轻量化与绿色制造技术体系。
2. 预期指标:实现大型复杂构件绿色注塑成型生产,取消打磨、喷涂、罩光等后处理工序,节约材料40%以上,降低能耗2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2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产品尺寸≥400mm×100mm×50mm,表面光泽度≥90%,表面硬度≥1.5H,成品率≥96%;模具具有三维随形加热冷却系统,加热冷却速率≥2℃/s,模具寿命≥30万件;建造轻质高强车辆零部件高光注塑成型示范生产线1条。
3.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鲁渝两地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和相关研究优势的研究院所、高校联合申报,在重庆建立联合攻关团队。拟立项支持1项,资助金额50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