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关于智能机器人产业优惠政策汇总
什么是智能机器人产业?
智能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装置,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
根据《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涵盖的领域主要有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船)等4大领域。
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主要依靠智能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精密仪器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支撑;机器人产业链下游在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有具体应用。
深圳市级产业政策
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AI芯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技术、多模态感知技术、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灵巧操作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重点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AI芯片、仿生灵巧手、基座及垂直领域大模型、本体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揭榜挂帅、项目经理人制、业主制等方式分阶段、分批次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
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3000家,独角兽企业超10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推出10个以上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形成“场景应用最开放、算力供给最普惠、产业生态最健全、创新创业最便捷”的产业发展环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商用,支持企业开展整机研发,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应急作业、交通巡检、医疗康养、安保巡逻、文旅服务、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含深度”进一步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丰富,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突破1.5亿台。支持人工智能终端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等家电家居产品全面接入AI能力,在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家务自动化、健康管理等重点场景。
深圳区级产业政策
深圳市福田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硬件+AI”示范应用支持。支持智能终端、具身智能机器人、“三全智能”(全身、全车、全屋)等应用大模型技术的智能硬件产品研发推广。对销售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产品,按该产品年度销售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每家企业最高100万元支持。
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
《支持措施》围绕合作区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六大产业遴选若干细分领域,提出8类支持措施,机器人领域重点支持机器人感知平衡及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自主导航等方向。其中,针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建设,最高支持5000万元;对于获得国家、省、市立项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功能型平台、产业化等项目,在深圳园区落地建设的,最高按所获市级支持金额的50%予以配套支持。
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
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领域初创企业的优秀青年骨干人才,符合条件的给予每人最高60万元奖励支持。鼓励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用场景“揭榜挂帅”项目,对参与项目的发榜方、揭榜方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500万元资助。
宝安区关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行动方案(2025-2026年)
《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前沿人形机器人产线落地,实现人形机器人新的突破;聚焦新型智能终端设备、AI模型应用、具身机器人等产品类别,鼓励各领域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支持企业申报深圳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鼓励企业研发机器人通用操作系统,促进机器人协同工作;鼓励企业建设智能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提供计量校准、认证评估等服务,助力智能机器人产品研发推广。
深圳市龙岗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方面,鼓励具身机器人企业研发创新,促进成果产品首试首用。对实现首次试用的未定型阶段具身机器人创新产品,按研发投入的5%予以支持;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新产品首次实现销售的企业,按该次销售产品的制备成本总额的50%,给予不超过50万元支持。同一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深圳市龙岗区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
《行动方案》提出“AI+”赋能主体优势产业,城管+AI方面,试点建设“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视频”巡查感知网络,探索构建“人机物协同”城市管理新模式。公共安全+AI方面,探索利用遥感、卫星通讯、无人机、视频监控、机器人、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慧眼工程”,赋能灾害预警与监测、应急决策、指挥调度、灾后恢复与重建等场景,实现全域覆盖、智能高效的公共安全管理。建设智慧场馆方面,推进“数字人+机器人+AR/VR”技术赋能科技馆、体育馆、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打造“体验有感、运维有数、服务有智”的新一代智慧场馆。
深圳市龙华区推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围绕打造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全产业链算力底座、模型基石和数据支撑,培育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支持营收5000万元以上且正增长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支持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技术攻关项目,争取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和产品,对获批国家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的揭榜优胜单位,给予牵头单位200万元的奖励。推动千行百业“AI+”和“机器人+”升级,聚焦应用场景示范,支持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单位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打造创新场景应用。实施揭榜挂帅模式,对场景应用建设方(发榜方)及场景能力提供方(揭榜方)提供双向支持,按照项目总投入(非财政投入)的10%,给予发榜方最高200万元资助;按照项目总投入(非财政投入)的20%,给予揭榜方最高400万元资助。
光明区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共六个方面、22条具体措施。鼓励机器人企业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对经国家和省、市认定的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机器人产品,按产品认定后一年内实际销售额的20%,给予单个企业最高500万元资助。聚焦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灵巧手等关键组件,支持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解决机器人“卡脖子”技术难题,按实际攻关投入的50%进行补助,最高500万元。